仙游農商銀行金融助理送貸進地頭。
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福建完成高質量答卷。作為根植“三農”、服務地方的農村金融機構,福建農信充分發揮從業人員最多、網點分布最密、服務范圍最廣的優勢,切實當好福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截至11月末,全省農信系統涉農貸款余額達3417.49億元,涉農貸款占比近70%,農戶貸款余額2943.17億元,占全省銀行業50%以上;其中,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放貸款余額達662.59億元,比2016年初增長80.65%,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超8萬筆、金額32.08億元,占全省銀行業70%以上,有力助推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順利“摘帽”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福建農信將如何作為?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李衛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建農信將始終堅守初心,堅持“支農支小”“扶貧助農”的宗旨,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業農村改革的工作部署,強化責任與擔當,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創新,勇于嘗試突破,努力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積極貢獻。
“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
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有力度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幸好有信用社提供的210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幫助我們合作社繼續投入生產。我的雞場年產雞苗100萬羽以上、商品雞5萬~7萬羽,年均產值300萬元,下一步我更有信心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長汀縣香草家禽養殖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藍曉紅表示。
“有了合作社,我們再也不用到外面打工了,家門口就能就業,還能自己養殖河田雞。” 長汀縣河田鎮紅中村村民李文軍高興地說。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汀縣農村信用社積極創新推廣“信用社+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發揮金融助理駐村優勢,第一時間以優惠利率貸款優先扶持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突出的合作社,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帶貧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其中,長汀縣香草家禽養殖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已累計幫扶22戶貧困戶脫貧,帶動6戶貧困戶就業,通過農信社、合作社融合的“多社融合”產業扶貧模式,有力地支持貧困戶克服疫情影響,切實防止致貧返貧。
“原來我們村民隔三岔五都要到鎮上采購,現在只要通過手機下單就能買到鎮上超市里的東西,價格也和鎮上賣的一樣哩!”“平時在服務點就能取貨,這下方便多了!”將樂縣白蓮鎮大里村村民們樂呵呵地說道。
大里村的這些變化主要得益于將樂農信聯社推進的“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機制。近期,將樂縣農信聯社與將樂縣供銷社、農業農村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農信社、益農信息社、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多社融合”長效機制,全力推動全縣108家益農信息社與普惠金融便民點融合升級,通過切入福建農信“福農e購”電商平臺,并引入當地優勢商超、縣供銷社農資銷售公司等服務商入駐,依托農信社金融助理和超市物流,著力構建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更加有力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現在村民們經常傍晚聚到我這里聊天,前幾天我聽說老張需要資金周轉,讓他在‘福建農信合作人’平臺發布需求,白蓮信用社金融助理便及時聯系了他,他的貸款馬上就辦下來啦!這種合作伙伴的感覺真是好!”大里村益農信息社金融綜合服務點的楊順光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務模式下,村民們實現了“不出村”甚至“不出門”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務,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強。
為了將扶貧、涉農政策精準送達基層、送達客戶,福建農信充分發揮農信系統營業網點遍布城鄉的渠道優勢和服務范圍覆蓋“三農”、小微的客戶優勢,積極探索與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益農信息社等深入合作,發揮農信社“金融紐帶”作用,努力構建生產、銷售、信用“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體系,打造“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長效機制,加快打通生產資料“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絡。
截至11月末,全省農信系統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5931名,聘任鄉村振興信息員3288名,覆蓋全省15123個建制村,建制村覆蓋面超過90%,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后一米”。
寫好山海文章
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有厚度
今年3月,中央出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關鍵要素的市場化改革。福建農信認真落實寧德、龍巖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和三明、南平綠色金融改革試驗等方案,從激活農村要素市場這一關鍵環節切入,充分挖掘和利用山、海等要素資源,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創新推出“福農”“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產品,助力盤活農村“沉睡”資產,從而暢通農村經濟內循環,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有厚度。
走進林改第一村——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許多林子下都種上了仿野生靈芝、黃花遠志、三葉青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踩著濕潤肥沃的土壤,林農李廣軍走上一處山林,仔細察看“七葉一枝花”的長勢。
“發展林下經濟需要原材料、肥料、人工管理等成本,而且草藥等生長周期都比較長,想要見到成效,最短需要3年,最長要26年。林業發展有其特殊性,除了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存在風險外,樹木生長周期相對較長。眼看著滿山的林地,投入的資金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回,對于普通林農來說,資金壓力比較大。”李廣軍坦言。
如何利用山林價值,讓林農不砍樹也能致富?2017年,武平縣農村信用社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林農持有林權證或林下經濟有關證明即可申辦貸款,用于林下種養殖、培植經濟苗木等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讓林農實現山上山下一起抓。
李廣軍就是首批受益者之一。2018年,利用從武平縣農村信用社申請到的50萬元貸款,李廣軍在村里試種了100畝仿野生靈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去年初,他又牽頭組織51戶林農成立專業合作社,將靈芝種植規模擴大至500多畝,并帶動周邊村13戶貧困戶參與其中。為進一步利用林地空間,他還在林間套種了100畝的“七葉一枝花”,不斷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合作社不僅要充分利用好的生態環境,還得起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大家發展林下經濟增收。”李廣軍表示。
李廣軍的例子僅僅是福建農信發展綠色金融、助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福建農信穩步推進林業金融創新,積極探索“讓林農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大力支持在產業結構上實行“林、茶、果、藥”相結合、在林地利用上實行“套種、放養”結合的“種、養、游”一體產業化發展模式,助推林下經濟“以短養長”,讓綠水青山成為林農致富奔夢路上的“聚寶盆”。
在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寧德市,當地農信系統依托豐厚的海洋資源,積極探索盤活海洋資源要素,大力發展“藍色金融”,率先與漁業部門聯合推廣“福海貸”系列產品,持續加大對遠洋捕撈、現代漁業養殖、海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并向其產業上下游延伸,滿足養殖、銷售、生產和運輸等海洋全產業鏈供應鏈融資需求。至11月末,寧德農信系統已發放“福海貸”42.88億元,惠及4.08萬戶漁民、漁企。如寧德農商行在三都澳海域打造“藍色金融生態圈”,以建設“海上信用漁區”為主要抓手,推廣以信用為基礎的“福海貸”產品,讓守信漁民憑信用就能獲得貸款。霞浦農信聯社大力推廣以海參倉單質押的“福海貸”產品,有效解決養殖戶擔保難和資金周轉不靈等問題,為“藍色經濟”注入了新動力。
堅持智志雙扶
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有溫度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必須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增強自我發展意識。福建農信堅持智志雙扶,持續踐行“幫困助學”“扶貧助弱”的使命和擔當,為貧困群體量身定制扶貧小額信貸、“學子夢”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創保貸”等金融產品,精準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資金需求。
“謝謝哥哥,要不是您那天到我們學校進行助學貸款宣講,估計我早已放棄大學夢了!” 一位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女孩感動地說道。
今年7月初,為了讓金融幫扶惠及每一位寒門學子,德化農信社積極行動,開通綠色通道,深入學校宣講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現場受理貸款申請,不讓一位寒門學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這位女孩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父親因車禍傷殘,生活無法自理,僅靠母親在陶瓷廠打零工補貼家用,今年受疫情影響,其母親打工收入更加微薄,完全支撐不起相對昂貴的大學學費。德化農信社的67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點亮了她的大學夢。
作為生源地助學貸款的主辦銀行,近年來,福建農信積極打造教育扶貧品牌,總結推廣幫扶“全軍英模林俊德”的助學貸款模式,十四年真情奉獻,源源不斷地為貧困學子提供貸款支持,并推出提供勤工儉學、實習、就業崗位等舉措,傾力助力教育扶智行動。目前,已累計對25.1萬名家庭困難學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授信金額達58.72億元,用信余額23.39億元,占全省市場份額超八成;福建農信發起、各行社共同出資成立的福萬通慈善基金會,已累計向9778名家庭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4513.55萬元,有力地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在閩東高山地帶的屏南縣,當地農信社在提供扶貧小額信貸支持的基礎上,積極與縣人社局合作,創新推廣創業擔保貸款,充分滿足建檔立卡貧困戶創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今年橙的價格太低了,還好信用社的創業貼息貸款,讓我能夠順利渡過難關,還省了不少錢啊。”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新弟動情地說。
2019年,看到市場上臍橙的價格不錯,已然脫貧的黃新弟信心滿滿地回到屏南縣壽山鄉種起了臍橙,收成時節,碩果累累。但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收購價格只有去年的一半,而每個月的房貸、車貸、家庭生活支出,讓他陷入了困境。屏南縣農村信用社的金融助理在下鄉過程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引導黃新弟通過“金服云”平臺申請創保貸,次日就發放了15萬元貸款,并提供一站式服務,推薦他到人社局參加創業培訓,通過資金扶持和技能提升,幫助他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十四五”期間,福建農信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推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創新,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關注
麥當勞肯德基掀起打折促銷潮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天津雅迪召回TDT1126Z型電動車 腳踏間隙不合理怎么回事
科創板上市的芯海科技賄賂地方官員獲取政策補貼 凈利潤疑似“參水”
海南免稅店有多便宜 一臺iPhone便宜2000多 每人限購4件